top of page

事務所首頁

DSC_0782.JPG

《雜憶與雜寫》

  • Writer: Thomas
    Thomas
  • Apr 11, 2024
  • 2 min read

By  楊絳 2015

ree

自從去美國一趟好幾年之後,這些年書更多是在網上買。

倒也不是不支持實體書店,僅僅是自己閉塞得緊,除了公務非不得已出門以外,好容易出個門,來回總掙扎得像要去見丈人。

網路上方便,也就是了。

 

書到了之後,看著書的封面,越看越覺得自己是不是買過這書……。

 

也不知是錯覺抑或真有其事,近年似乎越常覺得哪本書實在嚥不下去,老以為是自己的問題。

然後又看到楊先生的散文,呵,似乎不完全是我的問題。

 

很早以前就發現,如果這一陣子常看誰或那兒的書,我自己的文字就隱隱會有那兒的味道。

 

我不學無術沒有研究,要認真說也說不太清,

只覺得如果這陣子常看日本翻譯文學,文字中就常有日本中文的用語,

而如果看得文章好些,自己的文字也稍稍變得像人話些。

 

 

或思、或笑、或淚、或恐、或氣、或癡。

一邊心裡老忍不住驚訝,中文這自己講了一輩子的語言本該這麼用,

一邊難免貪心的希望自己能更聰明些。

 

這世界有這麼多學問,有這麼多道理,

卻總覺得自己像是台已經用了十年的電腦,已經用盡全力運轉,仍也更新不了。

甚至只是想要運作些稱不上功能強大,而只是基礎的應用程式。

 

關鍵是,知識、思考、理解、甚至智慧,很多時候跟蓋金字塔是一樣的,得一層一層疊。

你這一層沒疊上,再往上一層的理解就怎麼也落壘不上。

 

這麼輕巧地把一件事、一個人,形容的這麼立體,又這麼清楚。

言簡意賅卻又趣味十足,沒有吊書袋的賣弄,也沒有自以為幽默卻為難笑得緊的尷尬。

 

 

總之,寧可不睡覺的貪圖讀著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